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地学前缘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
  • 分类:   地质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321
  • 国内刊号:  11-3370/P
  • 期刊定价:    ¥400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94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地学前缘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王成善
  • 库存:   199
  • 邮编:   100083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地质
        • 国际刊号:1005-2321
        • 国内刊号:11-3370/P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地学前缘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地学前缘》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地学前缘》(CN:11-3370/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 1《地学前缘》稿件内容: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文献量分析作基础,展现国内外前缘研究态势,分析时应重横向评述,轻纵向追溯。

        2《地学前缘》重点刊出前缘研究成果,支持对地学难点、热点问题作有益探索以及对重大学术问题提出创新观念和独到见解。

        3《地学前缘》论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简明;文字精练,一般在1万字左右,要有4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与之对应的英文摘要(成果型论文英文摘要须加长),并各配3~8个关键词。

        4文章严格遵循学术标准,严禁抄袭,确保无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地学前缘栏目设置

      非主题来稿选登,“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远程效应”专栏之六,自由来稿选登_表层地球系统与生态环境效应,“矿床学”主题专辑,“地球演化史”主题专辑_前寒武纪地质及早期生命-环境相互作用,非主题来稿选登_基础地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示踪机理和主要应用”主题专辑,“沉积盆地深层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主题专辑_特约主编致读者,“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主题专辑_洋-陆过渡带地表系统过程,深时生物,“大陆构造:从陆内到陆缘”主题专辑_陆内与陆缘盆地演化,页岩储层特征与评价,页岩气富集规律与分布,微体古生物与古海洋,深海沉积与全球变化综述,寒武系页岩含气性主控因素,洋板块地质与造山带地质,地下水污染评价,月表物质组分研究,“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主题专辑,钾盐探测新技术,“煤中有害元素及其环境效应”主题专辑,盆地与资源,中亚造山带地质事件与成矿,地热资源评价与选区,构造控油理论与勘探开发新领域,地下空间开发中问题与对策,“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主题专辑_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土壤污染与地下水安全,致密/页岩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隐伏矿预测评价,地质过程与成矿作用示踪的成因矿物学,大区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各论,典型矿床研究新进展,区域成矿作用,矿区生态修复,盆地构造理论与油气分布规律,油气储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影响,成矿模式与定量找矿模型,“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专栏,岩(矿)石、地层特征及地质意义,岩浆过程与成矿,岩浆岩地球化学及成矿,岩石成因与区域演化,岩石探针与全球构造,盆地热历史,贵金属与有色金属,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地震监测预测方法研究,致密储层形成机理与孔隙演化,生物-环境-年代,古气候模拟,矿化集中区构造岩相找矿方法与实践,地下水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研究与滇西北典型矿床,地球物质科学·矿产资源,数学地质与矿产定量勘查,页岩岩相表征,盆地层序沉积,地下水作用与生态效应,理论方法研究,地下水污染与生态安全保障,水生态、草地生态及污染土壤修复,污染土壤修复,中国中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水文地球化学展望,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下水化学异常与地方病,地热开发利用模拟和实践,地层学理念与方法,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沉积与储层,钦-杭成矿带地质背景,中国西部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构造沉积响应,中国近海盆地类型与形成动力学环境,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早期生命演化,矿床大数据研究,重点盆地与重点领域评价,秦岭北缘、华北地块活动断裂带特征,月球地质演化与编图,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及挑战,表生成因矿物学:地表环境及其修复,俯冲碰撞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成矿系统,土壤污染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稀贵稀散金属成矿构造背景及成矿规律,实验与勘查技术方法,原型盆地复原理论与方法,盆地成藏_成矿作用,岩石学、矿床学及定年研究,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与深部外围找矿,地下水污染成因机理,近海油气资源,宝玉石、矿产综合利用、工艺及生命矿物研究中的成因矿物学,古灾害链,中长期预测方法与实践,“煤层气地质与工程”特约栏目,构造,“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主题专辑_西天山多金属成矿系统,“地球科学研究进展”专辑,秦岭造山带构造与成矿,海洋地质和新生代地质,油区地热资源,中国东部盆地形成动力学环境与构造演化,岩石大数据研究,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地震地质,盆地构造动力学,近海地质灾害,华南地区构造与成矿,油气成藏实验与储层物性研究,华南中、新生代构造作用,古滑坡,钦-杭成矿带综述,矿田深部外围找矿勘查技术与方法的实践,热流、热结构与热-流变结构,非常规油气资源,油气勘探新领域,海洋沉积动力学,短临预测方法与实践,有关大陆构造问题讨论,矿田建造研究与深部外围找矿,成因矿物学研究基础:矿物识别及定量化表征,月表构造行迹研究,环境地学,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构造理论,黄河中游新构造演化研究,特约主编致读者,怀念篇,新技术、新方法在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算法研究,古脊椎动物与环境,大别造山带构造与成矿,“矿物资源绿色加工”主题专辑_非金属矿资源与绿色加工,陆内地壳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特约专栏:页岩气地质与评价,油气研究及开发,矿床新类型、新理论、新方法,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稀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及勘查进展,能源与化工矿产,气候变化及其预测预估,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亮点论文学术评论,月球地质与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沉积相与储层,“矿物资源绿色加工”主题专辑_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特征,海相找钾新方向,水资源评价,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矿物资源绿色加工”主题专辑_矿物材料结构性能及应用,盆地构造分析,古洪水,油气成藏,海洋化学,地下水污染监测与模拟,前陆盆地构造理论与勘探实践,前寒武纪地层,地热流体地球化学及指示意义,黑色金属,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方法,油气地球化学,矿田成矿作用与成矿过程研究,“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主题专辑_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绿色提钾新工艺,地震监测预测理论研究,勘探技术方法,物质成分改造与构造年代学,矿田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亮点论文学术评论”之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应用研究,古地震,地震地质,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古海洋灾害,测年方法,地层学发展与“金钉子”,成矿理论与勘查模型,钦-杭成矿带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大氧化事件与成矿,地质大数据综述,“矿物资源绿色加工”主题专辑_金属矿资源加工环境效应,矿产资源探查及大地电磁测深,钦-杭成矿带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地球科学思维,《地学前缘》论文国际宣传案例,盆地动力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与趋势,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矿物资源绿色加工”主题专辑,境外勘查,地学前沿探索,学术快讯,稀土资源环境,书讯_新书介绍,海洋科学发展综述,石油地质学创新与能源多元化发展,“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主题专辑,区域地质与盆地,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征稿简则,成果数据管理系统研发,2021年总目录,高纯石英的矿物学研究进展及工业应用,宇宙地学探测,主题综述篇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华南大地构造核心问题之一是江南—雪峰山造山带的属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横切雪峰山造山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和部分重点区段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解释,划分出5个大地构造单元:(1)湘中复合逆冲构造带。该带位处雪峰山造山带东部,以龙山复合构造穹隆等为代表,是近EW向加里东造山带与NE向燕山造山带复合叠加的结果;其中燕山期构造样式总体为倾向SE逆冲断层控制的尖棱背斜构造。(2)雪峰山厚皮逆冲构造带。该带西以大庸逆冲断裂为界,带内板溪群浅变质褶皱基底大面积出露,总体发育指向NW的断层褶皱组合。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从板溪群内部薄弱层发育,向浅部产状明显变陡,并导致新元古界板溪群逆冲于古生界之上,控制了沅麻等中生代盆地的形成,沿断坡形成紧闭背斜和沿断坪形成宽缓向斜;表明其为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褶皱组合与地表剥蚀共同作用,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3)以梵净山构造穹隆为代表的梵净山—走马构造穹隆带。该带呈NE向长垣状,核部出露新元古界下部梵净山群。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深切梵净山群,在断层上盘形成不对称箱状背斜。因此总体为典型的厚皮逆冲作用下的断层相关褶皱。(4)隔槽式逆冲构造带。此带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NE的箱状背斜和尖棱向斜。箱状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向深部卷入震旦系—板溪群,形成基底卷入的断层褶皱组合,其浅部形成叠瓦状逆冲断层褶皱组合,从而构成主动双重逆冲构造。(5)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间的隔档式薄皮构造带。带内以发育尖棱背斜和箱状向斜为特征,是倾向SE断坪断坡控制下的断展褶皱组合。上述5个构造单元变形区域卷入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但为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变形�

      作者:颜丹平,邱亮,陈峰,李林,赵磊,杨文心,张翼西

      摘要:扬子地块在前泥盆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且影响广泛的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前人对扬子地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存在3幕、2幕和古地理格局变迁等不同认识。文中选取扬子地块西南早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完整的瓮安穹隆体,通过6条构造剖面详细的构造层划分和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关系与构造变形样式和序列的解析,综合构造年代学限定,认为瓮安穹隆本质上为一构造叠加穹隆,其自古生代以来至少发育两期主要构造变形,即D1期早古生代构造变形和D2期燕山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以东西向褶皱、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和东西向近直立间隔劈理为代表,为近南北向纵弯挤压变形的结果。相比之下,区域上早古生代构造变形仅发育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及其下伏构造层中。D1期变形形成的东西向构造普遍被D2期构造横跨和叠加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与上覆泥盆系—中三叠统构造层角度不整合之前。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统计结果,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在瓮安地区发生时间约晚于438 Ma;结合地质关系分析和近年来区域上大量测年数据结果,进一步限定其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为438~390 Ma。从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的时间来看,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时间从南向北从早到晚迁移变化。

      作者:宋志冬,邱亮,张岳,张翼西

      摘要:南盘江盆地处于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前人认为其属于印支造山带的前陆盆地。但南盘江盆地在经历了中—新生代多期的叠加改造后,构造样式复杂,其中复式褶皱普遍发育。因此,文中选择南盘江盆地中部的八渡穹隆状复式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构造解析、深部地震剖面解释以及辉绿岩侵位年代限定结合,通过构造样式与构造组合分析,厘定构造变形序列。结果表明,八渡复式背斜是轴迹向北凸出的弧形复式背斜,以泥盆系为核,石炭—三叠系为翼。在深部发育指向NE的双重逆冲构造;中浅部发育指向N的逆冲叠瓦扇及断层褶皱构造。对侵位其中的辉绿岩进行定年,得到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颗粒年龄约为62 Ma,有可能与区域在这一阶段的缓慢加速隆升相关。综合分析八渡复式背斜不同层次构造样式,将研究区整体的变形序列大致划分为3期:第1期为印支运动早期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第2期是印支运动晚期板块碰撞形成的逆冲叠瓦扇等,第3期为燕山晚期伸展背景下辉绿岩的侵位和一系列正断层。八渡复式背斜形成演化过程在南盘江盆地叠加构造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了印支运动的前陆盆地先后经历了印支期俯冲碰撞、燕山期构造背景由压性向张性的转换,和新生代伸展隆升的过程。

      作者:杨文心,颜丹平,邱亮,陈峰,木红旭,汪新文

      摘要:贵州南盘江盆地发育一系列不同样式的穹隆状构造,其控制着低温矿床的分布,位于黔西南控制烂泥沟超大型金矿床的赖子山穹隆是其典型代表。在统计赖子山穹隆地层产状的基础上,通过π圆图解确定出轴迹分别为NW和NE向的稳定变形亚区,并依据亚区构造横剖面和几何投影解析得到亚区褶皱位态类型均为直立水平背斜。通过统计分析区内劈理并依据劈理与亚区褶皱轴面的平行关系筛选出轴面劈理,基于轴面劈理的切割关系、卷入变形的地层及前人获得的相关构造岩浆岩年代推断出组成赖子山穹隆亚区褶皱的发育时序,即NWSE向背斜发育于燕山早期,NNESSW向背斜发育于燕山晚期。基于地质构造分析,结合该地区地层岩石能干性强弱、地层缩短量和变形边界条件建立两个沙箱模型进行4组实验,通过改变软弱层材料、变形同时性模拟构造复合叠加和构造联合叠加的变形过程及样式,讨论影响叠加变形的因素。根据模拟结果,我们认为赖子山穹隆是NW向和NNE向纵弯直立水平褶皱经移褶性复合叠加形成的穹隆状构造,两期褶皱分别对应燕山早期雪峰山隆起对南盘江盆地的侧向挤压作用和燕山晚期黔西南由NW向SE的大型逆冲推覆作用;岩层能干性差异和构造变形的强弱是影响叠加褶皱构造样式和叠加类型的关键因素,当岩层能干性差异较大时,相对软弱的岩层起到分层变形作用,使得软弱层上下强硬层构造样式不同;后期变形较弱时,形成限制性、移褶性叠加褶皱,后期变形较强时,形成斜跨、横跨式叠加褶皱,分阶段变形形成复合叠加构造,同时变形或变形速度差较小时,形成弧形的联合叠加构造。

      作者:王继斌,颜丹平,邱亮,唐香丽,杨文心,朱鲁涛

      摘要:滇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部,该区域内发育一系列直接赋存有低温矿床或与低温成矿作用联系密切的构造穹隆体。详细研究这类穹隆体的构造成因及属性,是揭示区域内低温成矿规律的关键。驾车穹隆位于滇东北阿旺镇至驾车乡一带,与滇东北其他穹隆体相比,驾车穹隆出露完整的构造岩石组合,是该区域构造穹隆体的典型代表。文中以驾车穹隆的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构造调查与构造解析、重点地层系统样品采集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结合区域背景资料,确定了穹隆的构造成因及变形序列、主要低温成矿元素背景异常特征及赋存状态。通过对3条横切驾车穹隆体构造剖面的构造解析,厘定了3期构造变形:D1期顺层流变构造,变形时代推测为加里东期;D2期为NEE向纵弯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印支期;D3期为NNE向纵弯褶皱,变形时代推测为燕山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穹隆内昆阳群中泥质和粉砂质板岩等低级变质岩中具有3~5倍以上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震旦系澄江组粉砂岩、灯影组白云岩与黑色页岩中局部具有3~5倍以上Pb、Ag和As的元素背景异常;下寒武统渔户村组部分黑色页岩中具有5倍以上的Pb、Zn、Ag、Sb、As元素背景异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低温成矿元素在原生黄铁矿中富集。综合构造解析结果表明,驾车穹隆主体是一个由NNE向褶皱(D3期)横跨叠加于NEE向褶皱(D2期)之上而形成的构造穹隆体,为印支期与燕山期构造复合的结果。

      作者:韩阳光,颜丹平,穆丹,邱亮,康宁,陈峰,赵磊,孙琦,李林,邵雨萌,张翼西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